四明,文物邦也。明人李堂在《四明歌》中写道:唐开州望治平原,文物熙熙自宋元。其中纪源优配,有着“东南邹鲁”之称的鄞州,更是因为人文荟萃而“甲于他县”。
在农业社会,文化之力,不仅奠定了“满朝朱衣贵、尽是四明人”的地域传奇,更推动了农技提升和工商业率先萌芽。
鄞州城区航拍图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就像一次历史的呼应,在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的今天,文化,再次成为关键变量。当前,GDP站上3000亿元大关的鄞州,正持续挖掘和激发文化生产力,锻造工业强区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从“有”到“活”
近年来的文博热,让鄞州的文化厚度,被越来越多人看见。
据统计,鄞州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069处,包括古遗址、古墓葬、古建筑、石窟寺及石刻、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。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(大运河-宁波三江口,天童寺,阿育王寺,庆安会馆,庙沟后、横省石牌坊,东钱湖墓葬群,二灵塔),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。
展开剩余90%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鄞州还是“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”,博物馆(含乡村博物馆)32座,国有馆藏文物藏品数93932件/套。
让文博点位融入现代生活,近年来,一场“文博复兴”探索正在鄞州上演。
文博元素走进商圈开展主题快闪、结合节气变化打造自然艺术节、举办宋韵游艺会……近年来,作为东钱湖文化旅游的核心景点之一,南宋石刻公园“玩”出了新热度。
从“风景+场景”上下功夫,通过尝试新业态、拓展新模式,南宋石刻公园在彰显南宋时期独特艺术风格和风物人情的同时,增强旅游的别样感受,为游客提供丰富情绪价值。
鄞州还打破传统博物馆的空间限制,创新推出“一平米博物馆”,将文化融入城市肌理。
鄞州创新推出“一平米博物馆”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今年5月的国际博物馆日,鄞州区委宣传部联合宁波博物院打造的首批近20个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 “一平米博物馆”惊艳亮相。这些“小而美”的微型博物馆,巧妙分布于繁华商圈、村社一隅、学校走廊、轨道交通站点等生活场景中,让市民在不经意的“转角”邂逅珍贵藏品。
除了有形的文化遗产,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风情,也焕发出新生机。
鄞州现有区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123项、传承基地107个、展示馆33座、非遗工坊25家纪源优配。
在鄞州区下应街道,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镶嵌着10颗文化明珠——2家国有博物馆、2家民办博物馆与6家艺术陈列馆。这些文博场馆,曾如散落的珍珠静待串联。
如今,以湾底村西江古村为核心区域打造的“明州非遗产业街区”,正在叩问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现实路径。
作为以非遗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街区,“明州非遗产业街区”将“非遗保护”“文旅融合”“产业创新”三重命题熔铸一炉,以“年轻引力源”为定位,重新定义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方式。
通过全面盘活区内非遗资源,鄞州已逐步形成以综合展示馆为主、专题展示馆为补充的品牌发展格局。目前,拥有以鄞州非遗馆为代表的综合馆3家,包括紫林坊、明州造、朱金漆木雕艺术馆等在内的专题馆30家。
鄞州非遗技艺金银彩绣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鄞州还积极联合社会力量打造“明州非遗坊”,集展陈、销售、研学、传播、体验等功能于一体,内设“玩转宁波”票务中心、非遗小课堂、非遗商店等多元场景,在全省范围内首创文旅全链式服务新模式。
同时,鄞州将非遗项目、非遗点位有机融入旅游产品、旅游空间,串珠成链打造沉浸式文旅新体验。谋划“跟着非遗去旅游”系列线路,涵盖亲子研学、团队团建等特色内容,已推出“艺海流金·岁月静好”鄞州非遗研学等7条线路。
从“文”到“业”
文化因文明差异而形态万千,而文化产业的发展,则有规律可循。
按照世界各国的经验,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,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;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,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。
按常住人口计算,去年,鄞州区人均GDP为183045元,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25702美元,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。
高楼耸立的东部新城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虽然工业经济唱主角的产业形态中,文化产业目前还难以达到发达国家20%以上的GDP占比,但是文化产业在经济版图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,正不断凸显。
自2022年宁波市推行《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(2018)》统计制度以来,鄞州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由2022年的189.3亿元增至2024年225.8亿元,营收平均增速为9.2%。
就像《黑神话:悟空》、拉布布等国潮元素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崛起的标志,一只风靡东南亚的“萌宠”,也成为鄞州文化出海的缩影。
在8月16日举行的微博文化交流之夜泰国站纪源优配,酷乐潮玩的豚豚崽获得微博泰国年度影响力潮玩品牌称号。
目前,酷乐潮玩的门店已遍布全国70多个城市。今年5月,豚豚崽环球旅行首站在泰国曼谷开业。这只卡皮巴拉形象IP豚豚崽,凭借“情绪稳定”的治愈内核,在东南亚市场掀起现象级消费热潮,其泰国首店的水豚形象玩偶,引得游客纷纷驻足、拍摄打卡,单月销售额突破550万元。
近年来,AR、VR等前沿技术赋能,影视动漫产业展现新兴力量,重点企业、重点园区持续发力,让鄞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。
鄞州不断加大对影视企业落户、影视剧组来鄞拍摄等方面的扶持力度。今年4月,由张艺兴主演的电影《不说话的爱》上映,最终票房达1.44亿元。该影片由落户鄞州的工夫影业(宁波)有限公司等多方联合出品。
致力于“数字+文化”的宁波卡酷动画制作有限公司,多年来深耕本土,出品的多部原创动画片在海外播出,讲述宁波故事,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《浙东宋韵名人动漫IP矩阵项目》获2025—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。
浙江创新中心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硬制造家底雄厚的鄞州,在文化产业上也展示了强劲的“硬实力”。
前不久的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上,来自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35英寸大型微晶3D-LED沉浸系统吸引全场观众目光。观众无需关灯、不受环境限制,仅需佩戴普通偏光眼镜,即可在自由移动中体验超强立体视效——其出屏距离甚至可以达到传统影院的五倍以上,重新定义了沉浸式视觉体验的边界。
去年底,音王集团的“沉浸声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”,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首批11个技术创新中心之一,展现鄞州文化企业的硬核科技实力。而落户博纳院线影城宁波K11店的全球首个影王智慧4.0直视显示LED全景声数字影院,以大型LED屏替代传统的幕布,以智慧物联网控制系统、远程控制等数模技术替代传统放映机,展示了该公司的创新实力。
截至2024年,鄞州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共有规(限)上企业271家,亿元级企业49家,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家、省级2家,省文化和旅游梯度培育企业36家。
同时,新兴产业和影视行业的发展潜力正在涌现,目前全区有新业态特征明显的规上文化企业43家,已形成宁波国家广告产业园、和丰创意广场、浅水湾影视文化产业园等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平台,先后落地工夫影业、登峰国际、听海拾贝等实力强劲的知名影视公司。
从“文”到“产”
“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,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、融合发展。”《之江新语》中的这段话,揭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、相互作用的关系,也凸显了“文化生产力”的基本内涵。
从郁郁乎文,到润泽千行百业,文化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,托举鄞州锻造新的增长曲线。
前不久,鄞州区第三次荣获浙江省制造领域最高荣誉——“浙江制造天工鼎”,并升级为金鼎,彰显了鄞州制造的硬核力量。
扛鼎之力,文化占有一足。
从附加值最低的加工制造,向两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渠道不断攀升,发轫于乡镇企业的鄞州制造业,过去数十年间,走过了一条向“微笑曲线”的两端不断延展的进击之路。
从制造遗存到创意设计新地标,和丰纱厂旧址上“重生”的和丰创意广场,是这一跨时代蝶变之路的见证。
工业遗存与现代建筑共存的和丰创意广场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经过十年的发展,和丰创意广场已经发展为全国最大的工业设计示范基地,吸引超200家企业入驻,涵盖工业设计、文化创意、高端总部等行业领域。数据显示,在宁波工业设计营业额十强中,有8家设计机构来自和丰创意广场。
一个水槽,能够做出多少花样?鄞州企业欧琳集团就凭借工业设计,在冷冰冰的水槽上,探索出美学新境界。
筹建于1994年的欧琳,深耕厨房水槽超30年。除了致力于高端水槽的研发,该公司更紧跟时尚审美趋势,拓展创新产品品类,曾获得多项红点奖、iF奖、金勾奖、红星奖等国内外权威设计奖项,并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。
充分认识到以文化创意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,对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作用,近年来,鄞州以“强二优三”为发出点,力促两业融合提能升级,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。持续深化制造业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,加快发展软件信息、工业设计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,推动制造与服务相融相促。
“这套汽车白车身轻量化方案,能为车企每年省下上千万元!”在鄞州潘火街道投创工业社区,新锐科创企业晟链科技正与本地车企展开深度对接。作为街道引进的高成长性“科技新兵”,晟链科技凭借 AI仿真技术,已为3家新能源车企提供研发支持。像晟链这样充满活力的“明日之星”,仅今年上半年潘火街道就引进了8家。
文化,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灵魂工程。
东钱湖畔的宁波院士中心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
“感司恩”“倡人本”“精业务”“懂管理”“擅创新”“勇开拓”“修德行”“尚气节”……在韵升集团,一本韵升版《三字经》,凝聚出独特的企业气质。多年来,该供公司通过“国学沙龙”“话家风”“韵升大讲坛”“读书交流会”等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,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,也为该公司30多年来基业长青打下了精神内核。
这个夏天,每到午餐时间,就有不少外卖小哥和快递员工聚集在东南大厦前,有序排队,领取午餐。
今年6月,东南大厦“甬爱e家”驿站启用,面向城市中的新就业群体,每天提供20份免费午餐。与此同时,东南大厦内还会举办“爱心暑托班”,面相大厦内所有入驻企业的员工子女。
“说到底,一家企业要做长做久,离不开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和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。”东南物流董事长贾骏看来,“以文润企”并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能够赋能企业发展。在该公司,文化已经成为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的种种细节和习惯。
今年上半年,鄞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0.7亿元、同比增长5.3%,其中区本级增长5.5%、较一季度提高0.6个百分点,总量保持宁波市第一、全省第二。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.7%、6.7%,高新技术产业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.6%、15.3%、9%,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9%,创近年新高。
以文兴业、以文促产,迈上发展新征程,鄞州正加速推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、相得益彰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。
来源:浙江在线宁波纪源优配
发布于:浙江省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